惨案于1520年11月7日至10日发生;虽然克里斯蒂安二世曾承诺大赦,但还是下令屠杀,在11月8日甚至处死了上百人(大部分是支持斯图尔党的贵族和神职人员),故瑞典历史上称他为"暴君克里斯蒂安"。
此惨案导致瑞典人对丹麦人的长期憎恨,故两国于之后接近300年都维持敌对状况,互相想征服对方。尽管瑞典后来逐渐取得政治和军事上的强势(如成功占领斯科讷),但瑞典人还是以大屠杀中的受害者自居。
瑞典政治角力这宗惨案除了是起源于瑞典国内两派政治势力──支持联合(支持由丹麦主导的卡尔马联合)者与反对联合(支持瑞典独立)者──的角力,也是反对联合者与丹麦贵族(即克里斯蒂安国王)斗争的结果。反对联合者以小斯腾·斯图尔(Sten Sture den yngre)为首,支持联合者则以古斯塔夫·特罗雷(Gustav Trolle)大主教为首。
克里斯蒂安入侵当时,瑞典选出小斯腾·斯图尔为摄政,并把特罗雷视为通敌,而把他围困在其Stäket堡垒中。克里斯蒂安二世于是出兵救援特罗雷。但他被斯图尔带领的农民军队打败于Vedila,只得退回丹麦。他于1518年再次出兵瑞典,但都被斯图尔于Brännkyrka击退。1520年,克里斯蒂安率领法籍、德籍和苏格兰籍雇佣兵大军再次入侵,终于取得胜利。
1月19日,斯图尔于Bogesund战役中负伤而死。丹麦军队遂长驱直进,直迫瑞典国会成员聚集的乌普萨拉。国会议员同意只要克里斯蒂安既往不咎,并保证依照瑞典法律和传统来管治瑞典,他们便肯效忠于他。3月31日,克里斯蒂安和丹麦枢密院答应此项条件。
斯图尔之遗孀Kristina Nilsdotter Gyllenstierna女爵得到瑞典中部农民支持,仍然在斯德哥尔摩顽抗,并于3月19日在Balundsås击败丹麦军队。然而,她在4月6日(耶稣受难日)的乌普萨拉战役被打败。
丹麦海军于5月加入战团,使斯德哥尔摩海陆两路受袭。Kristina虽再顽抗了4个多月,但最终于9月7日向丹麦投降,条件是她会得到赦免。11月1日,虽然瑞典法律规定选举国王,但瑞典的代表拥戴克里斯蒂安为瑞典世袭国王,并向他宣誓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