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后如何划分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使用公元纪年法,我国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使用国际社会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和公元作为历法与纪年。但是也并没有废除农历,现今的中国传统节日还是以农历为准。
公元即公历纪元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由来基督教在欧洲的创立兴起,以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纪年,所以也有人称为基督纪元。它是由意大利哲学家Aloysius Lilius对儒略历加以改革制定的一种历法,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颁行。公元前与公元后以公元为准。
耶稣诞生的那一年作为元年的纪年法,此前一年则称为公元前一年,公元无零年。每十年被称作一个“年代”,如9x年为九十年代,但每百年的前二十年一般不称“年代”,而称某世纪初。
如1990年被称为20世纪90年代,每百年被称一个“世纪”,但一世纪和公元前一世纪为99年,即公元1年~99年为一世纪,100年~199年为二世纪,公元前99年~前1年为公元前一世纪等等。中国从辛亥革命后的次年(1912年)起采用公历月、日,但同时采用中华民国纪年。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使用年号纪年的国家,后来传播到日本、越南、大韩帝国时期的朝鲜、高丽。年号最早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年号为建元。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数,没有年号。
历届新君即位必须改年号,称为改元。之前的很多皇帝常因为各种原因而改元,但明清的皇帝则只有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康熙帝。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
公元元年也是公元1年,属公元1世纪00年代。公元1年也是公元元年中国为辛酉年这一年正好是九岁的汉平帝登基,太后王政君收传国玉玺,诏命自己的侄子王莽任大司马,掌管禁军。也是佛教传入中国,丝绸传入罗马鼎盛交流期。
著名的夜郎国,其实就是在公元1年后才被汉帝国给吞并的。至于更为偏远的滇国(倭国日本),也是在之后才形成最初的中央权力管制。公元1年后的东亚大陆,也是走上了进一步建设帝国体系的道路。
公元1年,也就是基督耶稣降生之年,恰好是全球格局分水岭。在此之前,希腊文明边缘的罗马人,帕提亚人,以及远东的诸侯。他们不约而同的在公元1年开始,纷纷崛起创建了自己的帝国。在此之后,世界各国文明都进入了自己历史的帝国时代。
众所周知,公元是一种纪年法。也正因为公元的存在,才有了公元前和公元后的说法。现如今我们常说的2019年、2020年,其实也就是公元后2019年、公元后2020年。又为了传播和应用的方便,常常将“公元后”,简称为“公元”。
那么,公元前和公元后,又是如何来划分的?最初是谁规定的公元呢?我国的公元1年,又是什么朝代呢?发生了什么大事件呢?带着这些问题,文史君与你一起去探究。
公元,又称公历纪年,是源自于西方社会的一种纪年方法,也称为基督纪年。最初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Aloysius Lilius对儒略历加以改革而制成的一种历法。1582年,时任罗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颁行。
这种纪年方法,是依据耶稣的诞生作为纪年的开始。耶稣诞生之前的日子,被称为“主前”;耶稣诞生之后的日子,被称为“主的年份”。
当时这种纪年法确立以后,只在欧洲很少几个国家之间采用。后来随着国与国之间交往逐渐密切,到了14世纪,这一概念在西方国家有了很大程度的普及,并且成为一种认识主流。
再往后,随着强大帝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肆殖民扩张,这种纪年方法开始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而我国接触到这种纪年概念,大约在辛亥革命时期。
众所周知,我国的纪年法向来都是以君主的年号为纪年标准的。比如乾隆十七年、贞观元年等等。这种纪年方法在我国由来已久,也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一直不曾取代和同化。
到了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为了国际化,才开始引入这种基督纪年法。不过这种纪年法在我国国内被称作“公历”,与当时民国纪年法同步应用。
1949年9月27日,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国际社会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和公元作为历法与纪年。但是也并没有废除农历,现今的中国传统节日还是以农历为准。
值得注意的是,公元纪年法,不存在公元前0年,也不存在公元0年,公元前1年之后的一年,就是公元壹年(即公元1年)。
那么,公元1年,也就是公元元年,在我国历史上归属于哪个朝代呢?
史料记载:公元1年,平帝立,封王莽为大司马,景卢从大月氏伊存受经,佛教始传中国。
由此可见,我国历史上的公元1年,对应的应该是西汉末期的原始元年。
公元1年,9岁的汉平帝刘衎登基。46岁的大司马王莽辅政,加官太傅,尊为“安汉公”,增封28000户食邑。
同年6月,王莽极力推崇和拔高孔子,通过年幼的汉平帝发布诏令,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孔子正式坐上国家的圣人神坛。